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2011中国股市十大预言:首家退市公司或亮相 |
作者: 文章来源: 点击数 2081 更新时间:2011-01-04 20:31:18 文章录入:admin |
|
2010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沪深股市一扫一个半月震荡下跌的疲态,双双以红盘收官,上证指数重上2800点之上,深证成指涨幅超过2%。尽管对于市场本身而言这是一个积极的变化,但在国内结构调整压力加大、国际政经环境变数增多的形势下,2011年中国股市改革与发展何去何从,仍然是一个不易回答的问题。 证券日报十大预言研究组在总结2010年市场运行情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综合研判2011年国内外可能延续的情况和可能新出现的问题,参照中国股市20年来形成的经验、教训,对2011年中国股市运行以及相关重大事项作出如下预言。 1. 上市公司直接退市制度正式颁布 首家退市公司可能亮相 作为证券市场重要配套措施之一,上市公司直接退市制度一直难产。随着2009年10月推出创业板市场,有关率先从创业板实行彻底退市制度的建议提上了议事日程。 在2010年12月30日举办的“中国资本市场20周年座谈会”上, 深圳证券交易所理事长陈东征表示,应尽快推出创业板退市制度具体实施办法。事实上,深交所已于2010年9月底将创业板退市办法草案上报证监会。证监会已成立专门小组研究退市制度。 2011年1月1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最新出版的《求是》杂志上撰文,在谈到退市制度时,是这样表述的,“积极推进主板、中小板退市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完善创业板公司退出机制”。证监会退市制度研究小组正按照部署,完善退市制度草案,该制度设计并不局限于创业板,而是统筹研究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退出机制。 我们预计,作为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举措,完善的退市制度有利于优胜劣汰,有利于激励优质公司做大做强和鼓励价值投资理念,如果2011年上半年能够推出相关具体方案,将是切实可行的。 虽然在退市制度颁布后,首家退市公司不一定从创业板市场产生。但鉴于创业板设立时间比较短,历史遗留问题和包袱较轻,在该市场“先试”直接退市制度,可以为退市制度改革积累经验。 目前,创业板合计有153家上市公司,总股本合计为175亿股。进一步壮大创业板市场规模是必行之路。尽早明确创业板直接退市制度,也有助于为市场过度炒作创业板的行为降温,并有较充足时间对投资者进行广泛深入的风险教育。 2. 全国性场外市场建设预计将有突破 中国证监会在2010年就把场外市场建设作为重头工作来抓。扩大了中关村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的挂牌企业规模,完善了相关规则。如果以此为基础,把中关村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的经验推广到全国56个高新技术园区和苏州工业园区所有符合条件的企业,最终形成在统一法律和规则体系下、统一监管的全国场外交易市场,将是比较理想的成果。 尚福林近日谈到2011年证券市场工作时提出,“积极推进场外市场建设,完善多层次市场体系。加快中关村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扩大工作,研究推进统一监管下的全国场外市场建设”;“探索建立交易所市场各板块之间的转板机制,积极推进主板、中小板退市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完善创业板公司退出机制,促进市场优胜劣汰”。这为场外市场建设打下了伏笔。 证监会已经成立了服务于场外市场建设的专门机构。在创业板、股指期货等业务已经推出的基础上,从服务国内经济大局的角度看,场外市场建设更为迫切,预计在2011年将有较大突破。 3. 银行保险等蓝筹股将引领股市恢复 性上涨,大盘高点预计在上证综指4200点一线,低点预计在2700点一线 上证综指从2010年初的3277点,到12月31日收报2808.08点,全年下跌14.31%,在全球股票指数涨幅排名中列倒数第三,仅略强于身陷欧债危机的希腊和西班牙。 对此,各方评论中以悲观论调居多,但我们认为,2010 中国股市下跌幅度较大,一是与2009年涨幅偏大有关——2009年上证综指居全球股市涨幅第七名,深证成指居全球涨幅第三名;二是与自身的波动性较大的“性格”有关——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投资者结构以及宏观经济结构都导致股市稳定性较差,暴涨暴跌的情况难以大幅度改变。2010年全年走势集中反映了其易受政策波动影响的特性。 在2010年10月至12月,投资者相继修正了对宏观经济政策的预期。经过10月20日、12月26日连续两次加息,投资者已经不再对“稳健的货币政策”持犹豫态度。可以说,在2011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已被广大投资者所充分认知。我们认为,宏观政策预期的稳定反而有利于市场心态的稳定,这将是支持股市运行的积极因素。 目前,16家上市银行市值为4.2万亿元左右,占总市值比重的约15.6%;16家上市银行的流通市值为3.2万亿元左右,占流通市值比重约16.1%。上市保险公司市值和流通市值占比分别为3.3%和4.3%。银行股等金融股走势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股指的高低。由于银行股在2010年基本上处于蛰伏状态——被视为低估值品种但股价表现一直平淡。而进入加息周期之后,更多的资金将变为存款,银行可获得的存款数量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从而将增加可放贷的筹码。这对于目前主要依靠存贷款利差盈利的我国银行业来说是最大的利好。而与银行业务关系密切的房地产公司,即使有部分资产坏账,对银行的牵累度也十分有限。另一个金融板块保险公司,也将直接受益于加息。 无论从估值角度还是从宏观政策影响来看,银行股都有可能在2011年有出色表现,由金融股上涨引领的恢复性上涨行情有望逐步展开。预计上证综指的高点区域在4300点一线。 由于股市内在稳定机制不足,同时影响股市心态的政策因素仍存在一些不明朗因素,股指恢复性上涨也受到局 限,行情走势甚至会发生反复。在年底上证综指2800点位置上,股指有遇到利空微小下挫的空间。预计低点区域在2700点一线。 4. 国际板继续研讨和准备 2011年仍然不定时间表 所谓国际板,就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开辟专门板块,允许外资公司在该板块上市和融资。 在整个2010年,有关国际板的说法此起彼伏。12月份,国际板问题再度成为焦点。上海证券交所理事长耿亮在12月18日表示,上交所已经初步完成了有关国际板上市、交易等业务规则和技术方面的准备工作。国际会计师行安永12月21日发布报告指出,上海国际板有机会在明年推出。 去年12月20日,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指出,“建设国际板是当前市场体系建设的另一项重点工作,正在做推进国际板建设的相关准备工作,但目前没有具体时间表”。尚福林发表在2011年1月1日《求是》杂志上的《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创新全力促结构调整》一文中,也没有提到国际板。国际板能否很快亮相,还存在诸多变数。 对于国际板,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国际板可以提升中国股市地位,特别是提升定价权,推出势在必行。另一种认为中外公司在中国股市都应该享受同样待遇,不应该专设板块;同时,在国内企业融资以及内部治理还远未到位的情况下,没有必要急乎乎地开辟国际板。 虽然舆论中有“国际板已接近呼之欲出”的说法,但是,国际板涉及的问题并非仅是会计规则和监管政策这么简单。历史上,创业板、股指期货都曾出现“舆论热、决策冷”的情形,从设计到正式推出走过了曲折的历程。而港股直通车更是一段“未了情”。 预计2011年国际板讨论热仍会持续,相关准备工作也将延续,但难以确定推出的时间表。 5. 2011年GDP增速为9%左右 CPI涨幅控制在4%以内 2011年我国经济增长的后劲依然强劲,无须担忧动力衰减。2011年GDP增幅保持在9%左右是可能的和可行的。这既是我国城市化、后工业化进程驱动的必然结果,也是改善民生、保障就业的现实需要。 在4万亿元投资计划兑现之后,出现了对经济发展后劲的质疑。 我们认为,尽管4万亿元投资的高峰期正在过去,但今年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固定资产投资仍可以保持20%左右的增速。这将继续为经济增长提供强大动力。从货币政策看,2011年会动用包括加息、调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稳定通胀预期。但货币政策并非为紧而紧,而是要为经济增长提供支持。 当前,通货膨胀压力仍然较大,输入型通胀的传导可能继续显现,劳动力成本上升可能继续推升农产品价格,价格上涨压力仍然存在。但由于国内绝大多数工业品仍然供过于求,经济需求不存在明显过热的情况,2011年我国发生恶性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不大。 2011年将进一步增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弹性,明年人民币升值幅度预计为3%-5%。这也可以部分缓解通货膨胀压力。 经过努力,2011年CPI涨幅可以控制在4%以内。 6. 年度实际信贷投放规模7.5万亿元 全年加息三到四次 总幅度为0.75%至1%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积极稳健、审慎灵活”这八字方针,表明需要在保持经济增长与控制通货膨胀方面寻找平衡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现实的决策。 我们认为,加息是稳定物价和削减多余流动性的必要举措,但过于依赖加 息措施也是偏颇的。基于目前的预测,从审慎的思维出发,2011年可以加息的空间为0.75%至1%,可以分三次至四次实施。根据需要,2011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上调至20%左右。 鉴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对国内经济增长的担忧,货币政策出现非常严厉和急速收紧的概率较低。我们认为,货币政策指标中的贷款规模、M2增长率并不适宜作为货币政策的硬指标,因为它们并不具有硬约束。 根据2011年可能出现的形势,货币投放既要防止过度,又要防止不足,甚至更应当把防止投放不足作为重点。预计2011年实际新增信贷规模为75000亿元。 7. 上市公司解禁股“累积效应”显现 交易规模进一步扩大 2010年,共有1229家上市公司的合计4246.64亿股限售股解禁。 据统计,2010年1月1日至12月16日,427家公司合计61.7亿股被重要股东净减持,市值约787亿元。 2011年全年涉及限售股解禁的上市公司共有808家,合计解禁股数为1705.09亿股,为2010 年的40.28%;解禁市值为22142.17亿元,为2010 年的41.56%。 从环比数据看,2011年解禁股数和解禁市值均下降六成,压力减小。但是,3年来解禁股累积释放效应可能会更加突出,形成现实压力。就是说,一些在2009年和2010年解禁后并未实质上上市交易的股份可能会逐步上市交易,与2011年当年解禁股的抛压形成共振,其效应不可低估。 从法律规定上说,股东按照规则抛售解禁股,同时进行信息披露,是其履行权利和义务的常规操作。从市场角度看,调整经济结构、调整财务结构,都可以通过抛售解禁股来进行。从税收规定来看,由于限售股和非限售股存在个人所得税征税与否的差异,只要不涉及对公司的控制权,根据获利原则,及时抛售限售股是合乎逻辑的。 8. 解决一二级市场价格分割问题 存量发行可望启动 2011年可望启动IPO存量发行。 所谓存量发行是指上市公司原股东在公开发行程序中,出售自己所持股票。我国长期以来,没有将境外成熟的存量发行制度引进来,客观上刺激了高市盈率的形成。 推出存量发行制度,可以解决一二级市场价格分割的问题。遏制新股上市被爆炒,促使发行价趋于合理。 9. B股市场解决方案可望成型 “回购”与“换股”结合可能性大 搁置已久的B股市场解决方案可望在2011年成型。 预计采取“回购”或者“换股”(即将B股转换为A股)的可能性大,也有可能采取“回购”与“换股”结合的方式进行。 10. “十二五”概念将成为投资核心 七大战略新兴产业将是主题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涉及行业、区域以及重大项目的相关规划将陆续亮相,而之前已经出台的细分政策正在进入实施阶段。围绕“十二五规划”的概念炒作将此起彼伏,七大战略新兴产业将是核心主题。 |